能源行业网络攻防研究背景分析_能源行业网络攻防研究背景

hacker|
292

能源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探索

作者:聂光辉

民主、平等对待能源体系要素是能源互联网发展理念中的核心

确切的讲,中国的能源互联网从一个产经领域的概念转变为一个政经领域的概念,始于2015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会议宣布,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很显然,此时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从那时起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一个概念归属的划分尽管在内涵和外延上保持了一致,但为了促进清洁能源利用的,由国家电网公司倡导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并没有全面保持能源互联网概念在产经领域里的独立性,而将全球能源互联网解读为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的泛在坚强智能电网。

绿色、低碳是能源产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如何对待不同能源体系要素问题上,国家能源政策有没有针对能源本质属性上去制定,都值得商酌。传统化石能源与绿色能源之间的对抗关系将在能源互联网的实践过程中突出表现,不可忽略的是能源本身有谋求自身出路的诉求。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的过程中,如何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受约束于体制因素,将是未来能源体系要素能否真正受到民主、平等对待的关键。

从广义的能源互联网概念出发,能源互联网就是在“互联网+”的形势下,以现有的能源领域的能源体系要素为基础,在能源利用与消费、环境责任承担上都应趋向民主、平等。能源互联网不仅给传统能源行业带来了变革,而且带来了以数据信息、技术驱动等为内容的商业契机。

打破旧的能源供应、消费鸿沟,释放壁垒红利,是能源互联网属性要求

传统的能源供应与消费,因供应主体缺乏民主,或因消费主体经济状况不佳、能源配置话语权不足,导致在能源消费过程无法做到高效利用或被平等对待,以至于在传统的能源领域,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供应、消费鸿沟。

在我国,在传统能源供应与消费中,鸿沟现象表现较为突出的是电力、石油等。目前,体制改革已经在传统能源体系中悄然进行,比如基于新电改指导意见的电力改革方案及其措施,业已逐步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但是能源体制改革的步伐还是较为缓慢,鸿沟现象还是依然存在。

从能源互联网属性要求出发,不仅要求变革旧的能源系统的物理层面,而且要求革新能源体制层面。在“互联网+”行动计划刮遍各行各业的角落时,所谓的能源领域的互联网思维被唤醒了,有人称之为能源的“互联网精神”。所谓的能源的“互联网精神”应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商业价值的成功,向能源领域传递了一种能源在供应、消费上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因此固有的能源体制将在能源互联网时代被打破,而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商业主体也将呈现多样化。

能源体制壁垒的存在实则是政府过度干预能源市场化流通交易的结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能够快速的发展能源,为国民经济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但随着市场体制的健全,依然受到体制壁垒保护的能源领域,产能过剩、垄断等特征就会对能源发展战略掣肘。

能源互联网将实现能源领域的纵横向突破,跨界融合成趋势

所谓的纵向突破,是指打破能源在生产、运输、存储、经营以及消费等过程中的体制与技术壁垒,实现能源从生产到消费的自由流动。所谓的横向突破,是指打破传统能源在规划、运行与经营以及消费领域的独立性,实现传统化石能源、绿色能源间的基于能源体系要素被民主、平等利用基础之上的协同效益。

能源领域的纵横向突破,将为所有的能源体系要素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市场化竞争环境,打破了传统能源产业之间的供需界限,很大限度的促进油、气、电等一、二次能源类型的互联互通。

除了体制的限制导致能源体系要素间的耦合程度不高,另外一部分原因在于人类发展能源史上的认知限制。能源领域的纵横向被打通,将有效刺激能源行业内部的重组并购以及能源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

大数据为基础形成有效数据将催生能源互联网信息增值服务

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且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是信息化经济时代的一个特征,海量的数据也将充斥整个能源系统,而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在能源互联网领域中的诞生应当以有效的数据信息为依托。

能源互联网中,有效的数据信息是指在能源要素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闭环中形成的各种数据,在经过数据挖掘、筛选后所提炼出的包括能源生产信息以及用户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等在内的商业信息,能够构成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数据信息。

有效的能源数据所催生的信息增值服务,其商业主体不仅包括传统的能源企业、电力企业、可再生能源企业等,还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的跨界的商业主体,它们都将有机会参与到能源互联网未来的商业竞争格局中,甚至以数据研究分析为主要业务形态的企业也将从能源互联网未来的有效的数据信息中受益。有效的数据信息的使用不仅可以实现能源配置的优化,而且有利于用户更好改善利用能源的方式,使能源在使用过程中趋向低成本,实现包括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在内的高效益。

在能源互联网中,信息增值服务的另一大机遇在于数据信息的安全领域。能源互联网给能源体系融合了开放、共享等特征时,同时也引发了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用户隐私等在内的多方面的思考,可预见的是能源互联网将更加注重信息的安全。

能源路由器、分布式能源技术等在能源互联网领域价值空间巨大

能源路由器,又称能量路由器,实则都是比拟互联网所进行的形象化的表述,但都离不开两个要求,即要求能够实现能源本身的双向流通以及信息的互联互通。市场上出现的诸如智慧能源网关,炒作的概念大于实用,其技术实质上就是微电网、智能电网等领域所倡导的能量双向流动控制器的翻版,或是粗糙的技术堆砌。目前国内能够真正满足两个要求的能源路由器尚未出现,仅仅实现的是狭义的能源互联网概念中所倡导的电力互联网的部分电力流通控制,这也是能源互联网为什么没有真正落地实施的重要原因所在。

能源路由器仍将在能源互联网未来的市场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产品形态上将可能呈现多元化趋势,比如,针对煤炭行业在能源互联网未来的机遇中,煤炭开采、运输、仓储以及使用等,其信息有可能被集成到某一种只针对煤炭的特有的能源路由器上,煤炭及其信息要素所构成的煤炭互联网将作为整个能源互联网的有机组成部分存在,再比如,针对电力行业,电力在输配电过程中,广域内的电能过剩以及缺额现象可以通过针对电力互联网的特有的能源路由器实现整体平衡。从广义的能源互联网概念出发,能源路由器不应被狭隘的定义在电力互联网中的分布式自动控制和保护等领域。

从技术创新驱动的商业模式角度出发,另一个由技术驱动从而产生巨大价值空间的,分布式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值得关注。狭义的能源互联网概念侧重电力互联网的核心地位,在物理实体上,虽然在形式上也是电网+气+油+交通等系统在内的共享的大网络,但以能源有中心的发展理念还是突出了未来电力系统的核心地位,不过,也可预见的是以清洁能源利用、分布式发电技术在内的分布式能源的技术价值空间巨大,分布式能源技术可有效的让用户也参与到能源供应链中且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者,也可以是能源供应者,或二者兼有之,目前,这也符合国家战略改革当中的优先发展清洁能源的意见倡导和政策支持。

提防市场炒作可能阉割概念内涵的风险,现阶段不宜过快标准化

能源互联网涉及行业较多,寄予了人们对于能源行业的期待。能源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实验探索阶段,距离成熟的实践还有相对大的工作去做,传统能源行业与未来能源体系的竞争关系,新旧市场和管理体制的矛盾,新旧行业从业人员的观念差异,都将制约着能源互联网的标准化实施。同时,并非从挖掘能源互联网内涵出发的市场炒作,存在着将能源互联网真正的内涵阉割的风险,应当引起业内人士警惕。

中国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概念推广上已经抢占先机,国内也一直期待能源互联网相关的顶层设计。不过,换个角度想,没有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的束缚对于能源互联网概念内涵以及商业模式的探索是有利的,而能源互联网的标准化需要更多的考虑整个能源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现实性,过快的标准化很难把握其概念内涵,如果过分具体,则极有可能从新设立行业间的发展障碍,如果过于笼统,则极有可能激发不出有效的商业模式。

能源互联网未来的商业机遇在哪里,更重要在于要把握好能源体系要素在谋求发展中的诉求是一样的,机遇和担当也应该是一样的,这样在后期的能源效益评价体系中也能体现出更大的公平,同时也应兼顾能源格局现状,以市场为导向谋求发展。(作者:聂光辉,能源互联研究与实践者,专栏作者。)

关于能源行业等保要求,具体如何?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是我国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高度重视。随着能源行业信息网络技术额深入应用和“互联网+能源“的不断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及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统信息化安全建设与管理的政策法规,逐步完善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体系。给大家分享关于能源行业网络安全等保问题的案例,了解专业等保测评机构如何在实际操作,从而侧面了解能源行业等保要求。

一、项目背景

Xxx能源集团是全球化的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解决社会能源和环境问题,通过为社会贡献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清洁能源,应对全球资源紧缺和缓解气候变化。用户认为目前的信息系统还存在安全隐患,之前的等级建设公司未能帮助他们规避风险,希望我司(指等保测评机构,北京时代新威)可以从风险的角度帮助他们进行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重新规划。

其痛点为:

1、安全设备上了一大堆,但是策略没有根据业务的发展进行调整,并且异构严重,设备之间无法实现联动。

2、终端电脑随意接入内网,U盘随意使用,操作系统、业务系统使用空密码和默认密码情况严重。

3、按照等级保护管理要求,写了几十个制度,但是制度都没有落地实施。

二、项目实施

时代新威接到该项目后,设立杜绝由信息安全造成的群体事件、关键信息系统不能中断、防止数据丢失、泄露等负面事件的项目目标,建立常态化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员工的安全防护能力;等保要求结合自身风险,全面进行整改加固和应急演练;技术要在服务上深化,管理要在细节上落实;建立全集团层面安全服务团队和技术保障队伍等应对对策。

时代新威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建设咨询测评服务全流程介绍如下:

由项目经理、资深咨询顾问、业务咨询顾问、管理测试组、技术测评组、质量保障组、项目客户经理、实施验收组组成专业的项目组,通过差异分析共发现技术需整改项78项,管理整改项35项目。涉及用户79个业务系统、120多台服务器主机、13台网络设备、21台安全设备的策略调整及优化,27个制度的修订及指导落实实施。历时3个月完成了项目启动、安全意识培训、差距分析、漏洞扫描、渗透测试、风险分析、确定整改建设方案、部分安全产品的补充采购、集成实施,制度编写及等保测评工作,赢得客户的好评。

能源工业是人类社会和每个国家的基础和支柱,也是网络攻击的主要目标,定要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指那些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系统和设施。

由于我不是很擅长这领域,回答的也不是很详细,以上回答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大家想了解这方面更全面的内容建议去时代新威官网了解,此次案例也来源时代新威官网,除此之外还有更多行业的案例比如医疗、电力等等。

能源领域工业互联网发展再迎重大机遇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业内专家认为,加速发展能源工业互联网是推动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双碳目标将进一步推动能源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加速期。

我国能源领域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从2019年起步,由国务院国资委等五部委,组织22家能源央企、26个省(区、市)国资委和46家能源国有企业共同打造,着力解决能源行业工控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推动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国家级平台的建设发展,共商、共建、共享的平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开放包容的能源工业互联网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能源智慧中枢在双碳进程中作用日益凸显

能源工业互联网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其平台又被称为能源“大脑”,能够汇聚能源生产、安全、经济、消费等数据,构建可感、可知、可视、可控的数据资源体系,支撑不同能源设备、系统、场站、企业、区域间实时安全感知与协同交互的应用场景,以及常态化平台运营管理、数据共享交易和生态链协同等活动。

国家级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专项工程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等15家能源国有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中能融合智慧 科技 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平台的功能定位聚焦两个主要方面:通过能源工控安全态势感知和能源大数据应用服务,一方面发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用,为能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推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这正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赋予能源行业的主要任务。”中能融合智慧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表示,“要想统筹好能源安全、低碳转型和稳定供应之间的关系,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智慧中枢将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目前,国家级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初步构建起全国性能源工控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平台累计接入3600余个国有发电场站安全数据,实现风光水火核5大类、31个省(区、市)全覆盖。平台建设以来,已累计向场站和集团侧推送分析报告97163份、咨询类回访报告1248份、取证分析类报告282份、高危告警事件通知212份,资产分析类报告20份,完成15家集团83个电厂共16061721次告警消缺,相较去年同期威胁告警下降90%,全面提升了国有发电场站的安全防护能力。

在推进能源转型和提质增效方面,平台已初步实现发电类数据汇聚和分析利用,具备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领域复制推广的条件。电力经济类数据可自动采集。平台已开展与12家电力央企、约2500个场站经济类数据的试传输工作,涵盖国务院国资委会同能源局制定的风光水火核5 类场站的163个经济类数据指标。全国电力消费类数据指标体系已初步建立,目前已启动电力消费数据对接工作。另外,依托平台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单位开发的火电智慧运行辅助系统、火电厂设备远程故障预警、风电厂风功率预测、风电场设备故障预警等智慧应用已上线试用。

“近期多地拉闸限电、有序用电,以及煤炭等一次能源价格飙升暴露出我国经济转型和能源转型中的阵痛。”谈及近期能源焦点问题,王海表示,加快能源工业互联网发展是顺应产业和技术变革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能源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在能源供给和消费的预测、预警、预报,能源安全管理、节能提效等方面,国家级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都具备资源和功能优势,也肩负着尤为重大的责任。

共营开放包容的能源工业互联网生态

“目前,我国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多家,服务的企业达到160万家,同时平台连接的重要的工业设备数已经超过了7600万台套。”在10月18日举办的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介绍。该研究院数据显示,工业互联网相关核心企业规模年均增速超过20%,呈加速发展趋势。

这一趋势亦在能源领域显现。近年来,各能源央企纷纷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智慧能源平台等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功能平台和应用大量涌现。数据孤岛、数据壁垒问题也在能源行业出现。

“建设国家级平台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消除数据孤岛,打破数据壁垒。”王海认为,专项工程3年来的建设历程也是逐步凝聚行业共识的过程。“平台与各能源企业的数据平台相通,数据交互。政产学研各单位形成了一条生态链,大家并非矛盾对立,而是共商、共建、共享。能源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早在2019年2月,平台的牵头企业国家电投就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会员涵盖了能源央企、地方能源国企和龙头民企、知名科研院校等。联盟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攻克发展瓶颈,打造创新链、产业链,推动各种资源的开放共享,促进专业化服务发展,形成国内外行业、学术交流机制。联盟的成立为能源工业互联网发展进一步凝聚合力。

今年9月15日,能源工业互联网建设再添生力军——中能融合智慧 科技 有限公司牵头发起的北京能源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揭牌成立,股东单位覆盖能源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旨在打造能源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开放平台,布局共性技术和场景应用平台研发,在标准规范、协同创新方面全面推进行业应用落地。该研究院融入能源工业互联网行业大生态,将与生态链条各方共同实现大发展。

放眼工业互联网大赛道,相关专家和机构认为其蕴含着我国信息技术领域中长期最大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会。今年初,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2021至2023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提出到2023年实现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发展目标。政策利好促进能源工业互联网发展为能源行业孕育更多新机遇。

“未来的国家级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既要抢抓机遇,也应成为能源行业各方主体寻求新机遇的平台。”王海介绍,到今年底,平台将实现在电力、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领域全覆盖, 探索 形成能源类数据共享交易模式和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并具备向其他行业复制推广的条件。到2022年,平台将向多行业、多区域中心延伸推广,基本建成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全面建成能源金融服务中心,向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纠错】【责任编辑:索炜】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